行业新闻
马鞍山花山区以城市内涵式发展打造“美丽样本”
中新网安徽新闻8月6日电(季晨辰)从佳山山顶到慈湖河畔,从繁华商圈到市井小巷,从焕新家园到街心转角……近年来,马鞍山市花山区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市内涵式发展向纵深发展。
“这片水塘以前发绿发臭,道路坑坑洼洼,如今变得越来越美!”78岁的王寿翠对于这些变化感到欣喜。骄阳炎炎,八亩塘水系广场的一方荷塘成为居民早晚休闲纳凉好去处。
废弃池塘蜕变为靓丽荷塘,休闲广场、雕塑、彩绘、长廊点缀其间,黑白窗棂尽显徽韵皖风、童乐设施色彩吸睛……这让居民们自豪的“家门口”风景,正是王家山社区在新时代焕发的新颜。
面对已有40多年的“高龄”的王家山众小区,在2024年全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中,花山区集中解决“老毛病”,对道路水系、雨污水、路灯监控、立面楼道等硬件,墙绘、特色小品、活动场所等软件全面改造提升,122栋楼,34.654万平方米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今年春天,四园路与重阳路交叉口的“月季园”改造完成。诗画长廊、乒乓球桌、健身器材为居民休闲健身、孩童玩耍嬉戏增添盎然趣味。“天气热了,我们在这里赏花、运动、陪伴孩子,倍感舒心!”李女士感慨道。
近年来,马鞍山花山区通过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宜居品质,改造升级100余条道路,完成105个老旧小区改造,新增932个公共停车位缓解停车难,建成40余个“口袋公园”。从老城改造到新城发展,可持续的城市更新蓝图正逐步落地。
傍晚6点,丰收佳苑潮汐摊点的热气开始升腾,阵阵吆喝声在近20家摊档间回荡。此时,霍里街道城管中队分队长吴晶晶和队员正认真巡逻,指导摊贩规范经营,做好“门前三包”,帮忙摆齐桌椅,引导食客有序停车。
“政府给我们划了这个摊点群,可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以前球速体育我们像‘打游击’一样,现在我们有了固定摊位。”手里稳稳掂锅的炒面摊主魏国满脸笑容,如今的他每天17:30准时出摊,得忙活到零点。
丰收佳苑小区流动摊贩多,一直存在占道经营、卫生脏乱等问题。4月起,霍里街道联合花山区城管局,在该小区菜场东侧设潮汐摊点群,实施“定时、定点、定业态”管理。对摊点统一划线编号建档,建立经营公约及“三包”责任制,增设桌椅路灯、平整路面,城管与属地实行“网格化+责任制”管理,定人定岗巡查服务,组织相关培训,新增174个停车位方便居民停车。目前,相关投诉量大幅下降,夜市的“扰民烟火”变为“怡人烟火”。
“建好更要管好”。花山区推进环卫保洁、缆线整治等多项专项行动,清运建筑垃圾和大件垃圾,整治“空中蜘蛛网”,实现“门前三包”全覆盖;通过潮汐摊点群治理流动摊点,设暖心驿站服务新就业群体。城市管理以精细化手段提升品质,科学规划“方寸之地”,有效化解民生需求与城市秩序的平衡难题。
“市民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2024年,花山区在全市率先探索设立“文明实践集中日”,将每月15日固定为文明实践活动日,推动文明实践精准化、常态化落地。
由花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2025年“扫黄打非”文艺汇演暨文明实践集中日活动近日举行。《春天中国》旋律轻快悠扬,《飞驰天路》乐器合奏有力,互动区里“扫黄打非”知识问答热火朝天。
花山区实践载体持续丰富,特色品牌日益增多。老市里幸福广场举办首届银发落日集市,民政、卫健等部门联合金融机构,提供养老、社保等“一站式”惠老服务,方便老年居民。马鞍山市委宣传部联合西湖花园社区开展暑期儿童夏令营,推出安全教育、科学启蒙等多类课程。此外,还打造“光影耀花山”公益电影品牌,在多个地点设放映点,建公共文化空间,推动优质文化向基层普及。
近年来,花山区紧扣“我们的节日”“文明实践集中日”等主题,开展理论宣讲等系列活动1万多场次,惠及市民15万余人次,深挖选树“中国好人”等各级先进典型1500余个,组建“花山好人”等宣讲团,常态化开展“八进理论宣讲活动”。利用新媒体关注市民诉求,统筹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发展。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花山区正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文明为笔,努力绘就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球速体育化人民城市新图景。(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