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速体育-打造全网最专业的球速直播平台

北京公园总数超过1100个小众公园这样破圈-球速体育welcome

行业新闻

北京公园总数超过1100个小众公园这样破圈

2025-08-07 14:24:20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截至2024年底,北京全市公园总数已经达到1100个,休闲公园、城市森林、口袋公园、小微绿地……多元化的公园形态,让市民在繁华的都市当中,也能轻松畅享绿意美景。在北京“千园之城”的版图中,除了有名的大公园,遍布街巷的“小众公园”正通过各种场景创新,焕发新生,逐渐成为承载着生活温度的人气地标。

  “往中间站一点,好,一二三,撒彩带!”上午10时,科学院南路与双榆树街交会处的双榆树公园已很是热闹,这里活跃着的,除了晨练的老人,还有手捧热乎乎的“红本本”的十几对新人,他们正在摄影师的指导下,在公园各处的特色打卡点拍照,记录下人生的幸福一刻。这座占地 8000 平方米的社区公园,因北侧紧邻海淀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如今改造成了满是浪漫气息的婚俗主题公园。

  红色的同心结雕塑、“结婚证”的立牌、写满爱情宣言的心形镜子、粉红色的垃圾桶、被贴上粉色标语的井盖……各种各样跟爱情相关的雕塑和置景布满整个公园,连公园中心绕大草坪的环形步道,走一圈下来,都呈一个心形,地砖上还刻着鲜花花语与婚龄印记。公园东侧,两棵被保留下来、依偎在一起的“并蒂”老榆树,更是添了一份天然的好寓意,红色的丝带和许愿牌挂满枝干,上边写着新人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公园改造后,天天热闹着呢。要是凑上那领证的好日子,人更多!”家住双榆树东里的赵大妈望着满脸幸福的一对对新人,也忍不住露出笑容。赵大妈说,这里原本就是家门口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公园,由围挡封闭着,平时基本只有周围的老人孩子爱来,如今经过改造后,四面开放,公园一下子敞亮了起来,便民设施也添了不少,人气越来越旺。

  中关村街道责任规划师介绍,整个公园的焕新改造,采用了“无界公园”的设计理念,既兼顾了特色的婚俗主题,也保留了居民的生活属性。记者看到,公园原来的广场舞区域外移,腾出中心空间,改造成了2000平方米的阳光大草坪,既能为情侣提供拍照的浪漫场景,也成了孩子们跑动的宽阔运动场;公园南侧紧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围墙全部被拆除,取而代之的白色座椅,成了到医院就诊市民的临时休憩点;处处新修的绿色木质长凳,既是新人“出片”的道具,也能让来公园遛弯唠家常的老街坊们,能一起坐下来歇歇脚、喘口气。

  “真没想到这小公园,如今能变成这副洋气的模样。每天看着不断有领证的新人来,我们也愿意多来沾沾喜气!”家门口的老旧公园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幸福地标”,周边的居民都很喜闻乐见。

  工作日下午3点的北极寺公园,藏着另外一番热闹。走进公园南侧新开业的一间超过1000平方米的“森林木屋”,阵阵浓郁的咖啡香气扑面而来,挑高的空间内,摆放着各种新书的书架从地面一直顶到天花板,中学生在中间的长条桌旁写着假期作业,紧靠落地窗的软垫上,家长正带着孩子读绘本,吧台处的座位,也被敲击着电脑键盘的年轻人占满;再往里去,则是一家意式餐厅,服务人员正忙着准备夜晚开餐……

  北极寺公园,位于京藏高速辅路西侧,是一个建成于2012年的社区公园,周边有密集的居民区,与相邻的祁家豁子城市森林公园,沿着小月河连接成了一条绿色生态带,多年来以绿化面积高、植物品种多被称为“城市绿肺”,走在其中,能隔绝京藏高速上川流不息的轰鸣车流声,一直是附近居民锻炼休闲的好去处。但多年来也因其功能相对单一,一度是“老人的专属空间”。

  “以前带孩子来逛公园,半小时就想走,现在孩子能待一下午。” 家住附近的张女士,和几位宝妈围坐在室外的一个露营桌前,喝着咖啡聊着天,不远处,几个孩子在儿童沙坑里玩耍,一会儿又张罗着进屋看书。张女士是一名“自由职业者”,自从这里开业后,她经常来,这里离家近,又嵌于公园之中,书店、咖啡馆、餐厅等多元业态的融合,满足了她的多重需求。“既能带孩子来阅读、玩耍,我自己也能带电脑来工作,户外空间也很充足,尤其适合聚会。”

  张女士说,这里吸引她的,除了提供了这种共享空间,还有其便民属性。“这里所有的书籍,都是免费阅读的,而且这里提供的饮品,价格也比较划算,一杯普通美式咖啡24元,相较于一些连锁咖啡馆,能有周围这种环境,真不算贵。”张女士说。

  现在,像张女士一样的年轻群体,对于公园的需求早已经超越了“散步遛弯”。 2022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了《北京市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经营准入标准(试行)》,其中也明确:鼓励各公园管理机构可以依法引入社会资本投资、建设、运营公园内配套服务项目,包括餐饮零售、游览游艺、体育健身、智慧管理、无障碍环境等各类项目,激发经营活力。于是,近年来,如北极寺公园一类的小众公园开始突破“纯绿色空间”,引入多种商业业态,重新定义“公园的打开方式”。

  记者注意到,不少公园,因为引进特色咖啡馆等商业业态,为公园吸引了更多人气。例如,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遖缘舍森林书屋、双秀公园的三忘湖咖啡、老山城市休闲公园山也park等,都已经是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不仅有周边居民光顾,还会有诸多年轻人专程前去打卡。

  夏夜的京城,一些小众公园上演“七十二变”。褪去日间的宁静,这些公园抓住夜晚时机,通过打造多样场景,把市民从待了一天的空调房里“拉”了出来,成了夜晚鲜活的消夏去处。

  近日新开放的肖家河·绿动天地,是一个由昔日的城中村改造而成的运动主题公园。晚上7时,暑气还没完全消散,公园里的灯先亮了,明亮的灯光,把这里的各种运动场地照得如白昼一般。1公里长的环形跑道上,跑者们踩着新铺的塑胶,铆足了劲儿地往前冲;足球场里,一群小伙子们踢得正酣,场边的呐喊声此起彼伏;公园中部的空地上,热闹的广场舞也早早跳起,孩子们在一旁的儿童活动区荡秋千、玩跷跷板。

  除了运动场地,公园里最热闹的地方,当数中部的一条小吃市集。“来一杯绿豆沙吧,现熬现打的!”“东北大油边,嘎嘎好吃!”……十几家小吃摊位一字排开,各家老板卖力地吆喝着,羊肉串、烤冷面的香气勾得人挪不动腿。“跑完三公里,必须奖励自己来串烤肠!” 刚停下脚步的吴女士,擦着汗快步往小吃区走着。“晚上这儿比白天热闹,就冲这烟火气,我也得天天来动一动,运动完能及时‘补充’。”吴女士笑着说。

  两公里外的清河之洲滨水绿廊公园,在夜晚也展现出另外一番样貌。暖黄色的灯光沿着河岸铺开,北岸的诗词灯牌随晚风微微晃动,吸引着路过的行人驻足拍照;地上利用互动投影技术投射出的灯光,不断变换着图案,孩子们踩在上边玩得不亦乐乎;在夜晚开放的一处室内文化空间,为市民提供了安静阅读的场所;白天里,公园里没有遮挡的二层露台,此刻成了赏月的好地方,搬把椅子坐下,晚风带着水汽拂过来,消散了白天的燥热,十分惬意。

  “夏天晚上来的游客特别多,以前9点就没人了,现在10点还有好多人舍不得走呢!有时候水木长歌剧场还会放露天电影、有演出,那就更热闹了。”公园的管理员师傅每天见证着这里夜晚的人气。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这些小众公园用创新活力证明:衡量公园价值的,不是面积大小,而是与市民生活的亲密程度。当家门口的公园既能见证爱情,又能安放闲情,既能承载运动的球速体育Welcome汗水,又能包容深夜的沉思,它们便成了“有温度的公共空间”。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