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速体育-打造全网最专业的球速直播平台

中国有哪些城市正在成为“公园城市”?-球速体育welcome

行业新闻

中国有哪些城市正在成为“公园城市”?

2025-08-04 13:48:29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四月好时节,我们与公园的约会已不限于踏青赏花——晨跑、会友、遛娃…“公园城市”理念正悄然改变生活日常。然而,公园城市,就是在城市中建公园吗?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吗?2018年,“公园城市”理念提出,期望通过公园理念推动城市整体发展。七年过去,这一理念已从概念走向实践。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始终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19世纪,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构想;20世纪,新加坡将“花园城市”理念付诸实践;而21世纪的“公园城市”,正在中国土地上演化为一场“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的发展实践。

  成都是带头开卷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成都作为公园城市的首个示范区,围绕“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的愿景,进行了以可持续烟火气为目标的城市实验。

  成都以“巴适”场景重塑公园商业。成都借鉴场景理论营造公园场景、推动业态融合,将“可进入、可体验、可消费”的公园理念融入商业空间。2024年麓湖CPI岛更新项目依托生态城自然环境,基于原始丘陵打造花园式独栋商业集群,营造出和缓、安逸的商业空间。

  成都是培育主理人的沃土。2025年,成都首个聚焦“花园经济主理人”的大会开幕,以“公园+主理人+商业”的创新模式,探索城市花园经济的未来可能。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创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公园。上海正在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生态注脚。如世博文化公园将原法国馆改造为罗丹艺术中心等文化地标;2025年即将建成的前湾公园,以融合中西园林理念的世界级滨水中央公园姿态,为上海勾勒新的全球愿景。

  “公园+”:+文化、+音乐、+艺术、+体育……+N。上海正通过创新实践赋予公园全新内涵,中山公园的Longchamp菜园快闪;古城公园的莎士比亚展;徐汇滨江的草坪音乐会;徐家汇体育公园的CBA篮球联赛……上海通过“公园+”模式,不断拓展公园的功能边界。

  双子山造山实录:为市民造一座青山。上海将“市民—公园—城市”关系作为公园城市核心。2024年开放的世博文化公园双子山项目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理念,政府采纳市民建议,舍弃高价值的商业开发模式,以上海的“硬核浪漫”,将工业遗址改造为48米高的双峰人造山林。

  武汉全城变花园,以花为媒的公园城市。武汉致力于打造“湿地之都、花漾江城”,推出“春樱、夏荷、秋桂、冬梅”四季花城品牌。

  武汉江滩改造:与江河共生,引入公众参与。武汉江滩改造践行“与江河共生”理念,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在长江主轴滨水公园建设中,充分吸纳6.5万市民建议,将观鸟点、亲水步道等群众提案转化为实际设计,打造出更符合市民需求的人性化滨水空间。

  “赏花经济学” :春日限定的樱花盛宴。三月,武汉披上“樱花新装”迎接赏花季。全市在机场、高铁站及酒店配备《樱花地图》与《赏花指南》,同步推出樱花市集、非遗展示、国风巡游及樱花马拉松等系列活动,以花为媒,全面激活城市文旅消费。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栖居理想。青岛以东西方建筑交融为底色,依托山海相拥的自然格局,重构了公园城市的东方范式。

  山头公园:“一山一策”。青岛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山头公园。2023年贯通的浮山公园绿道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的地势特点和生态需求,采取了多种建设方式,包括利用原有道路、新建架空栈道以及地下通道等,以适应山体不同的地形条件。

  “青小园”:共创的口袋公园品牌。2024年,青岛通过公开征集活动确定了口袋公园品牌形象标识设计方案,正式推出“青小园”品牌,并发布了青岛市口袋公园地图手册。

  重庆是一座巨大的山城公园。重庆致力于打造特色山城景观网络,将山城步道、山城崖壁、山城洞天、山城阳台的自然基底与山城夜景、山城火锅等特色相结合,串联成一场城市山城漫游。

  “坡坎崖”:天然的立体花园。重庆陆续启动“坡坎崖治理工程”,利用山地高差,将荒废地改造为特色景观:虎头岩公园的垂直森林墙、20米悬空步道和悬崖咖啡馆,实现“城市疤痕”到“立体风景”的蜕变。

  草坪经济: “城市草原”上的“自然社交”。2023年以来,重庆金海湾、南滨公园以“草坪经济”激活绿地空间,日间市球速体育网站集串联野餐、亲子活动,夜间音乐会点亮江岸,形成“自然+社交+消费”的都市活力场。

  建设山海连城的公园深圳。深圳实施“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策略,通过绿道和生态廊道串联山体、河流、海岸线等自然资源,构建全域覆盖的“公园深圳”空间体系。

  “千园之城”:公园20分钟效应深入日常生活。截至2024年底,深圳以1320座公园的规模,将“公园20分钟效应”融入市民日常推向极致——这意味着,如果每天逛一座公园,逛遍深圳需要整整3.6年。

  “类公园”:复合型分时段共享的空间公园化——在污水厂上踢足球。福田海滨生态体育公园用“向上生长”的智慧,重新定义了城市空间的边界。这座建在污水处理厂上方的公园,不仅将市政设施与绿色空间完美融合,更通过分时段共享机制实现复合空间使用。

  “人才公园”:当公园成为人才纪传体。深圳坚持特色公园理念,融合文化内涵与生态本质。2024年人才公园二期开放,新增“我是深圳人”雕塑、鹿鸣斋、科创剧场等景点。2025年,公园引入首个商用奔跑人型机器人,成为科技与文化的展示平台。

  “处处皆景、城在园中”:苏州园林的当代叙事。从墙内雅集到城市山水,苏州致力于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应用园林理念,如将借景手法应用于人民路绿廊的透景窗;让虎丘塔成为古城天际线的视觉锚点;在社区嵌入“沧浪亭”式水榭、“网师园”尺幅窗景,实现“转角遇园”。

  “一园一品”:苏式生活现代版。依托“真山真水园中城,人工山水城中园”格局,苏州以“一园一品”策略,塑造拙政园的园林夜宴、网师园的昆曲实景,让古典园林“破圈”现代生活。

  “商业+自然+娱乐”:自然乐园式商业综合体。2024年底开业的苏州“Wide Wild外野”打造全国首个自然乐园式商业体,将首店品牌、创新概念店结合户外草坪、骑行驿站等野趣元素,开创“商业+自然+娱乐”模式,为公园城市提供生态商业范例。

  “杭州不必建公园,本就是在公园里建城市。”2002年西湖景区打破藩篱、还湖于民的创举,完美诠释了杭州“诗画江南、人间天堂”的城市底色。杭州本就应该是一座没有边界的天然公园,如同周锦虹先生的自问自答:“西湖与西溪算不算城市公园?不争。”

  “全维智慧”:杭州的未来公园公式。2024年启动的未来公园一期以国际化设计打造低碳生态核心,构建“都市绿洲”;2023年开建的西溪金融岛通过“三生共融”“全维智慧”理念修复湿地生态,以生态桥梁、水下隧道串联栖息地,并设置观鸟平台与金融科技展球速体育网站馆。

  “一点一策”:口袋公园即商业口袋。杭州的社区邻里口袋公园更新建设正在有机融合多种业态。2022年开始运营的武林里口袋公园基于老旧社区改造,集社区美术馆、共享办公空间等配套功能于一体,并持续举办相关社群活动吸引年轻人融入社区生活。

  美丽宜居花城,广州岭南园林。广州在“国际花园城市”和“岭南生态城市”的交叉点打造“美丽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

  环绿于民,拆出来的云端呼吸权。广州“环绿于民”工程结合进山通道和违法建设整治,将低效的城市灰空间转化为联通共享的绿色空间,拆出了一条漫步树端、走在森林上空的广州云道。

  当公园学会飞行,解锁“低空+公园”无人机场景。2024年,广州市儿童公园打造无人机外卖配送航线,开辟低空观光线路,无人机可以在游客小程序下单后将外卖送到公园内的露天取餐点。

  在公园里零碳实验,低碳技术结合岭南文化。广州越秀公园作为零碳实验性公园,利用多种低碳技术手段——将光伏发电板设计成岭南窗花纹样;引入中水回用系统,将废水和雨水进行处理后用于植物灌溉;建立个人“碳积分”账户体系,将碳中和市井化为广式生活哲学。

  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70余个城市开展公园城市建设实践。2018至2025年,从这些城市的公园城市建设行动可以发现,公园已从“城市配套”升级为“经济界面”。

  公园概念的转型是城市从“建设”迈向“运营”的时代发展缩影——公园城市不仅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而是“公”——公共性,“园”——生态系统,“城”——人居生活,“市”——产业经济的四字的含义总和。

  我们可以从中国城市近年的实践中观察到,“公园城市”理念正在推动“公”与“市”的深度融合。

  我们了解到,珠海正在以独特的方式打造公园城市。珠海香洲区,这个年初被DeepSeek评为“中国最宜居的城区”,正在探索怎样的创新模式?

  青年城市将持续追踪珠海香洲区的公园城市建设,带来最新报道,并启动“公园合伙人”招募计划。

  头图来源: 成都@诗涵;上海@Heraclio;武汉@武汉文旅局;青岛@皮蛋瘦肉粥;重庆@WALKER壹叁;深圳@cynthia;苏州@碎片岛;杭州@舟行;广州@阿ture的日记;珠海@乐道 Louder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