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从阡视科技到无问芯穹……模速空间这个AI网红打卡点怎么变红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阡视科技作为模速空间首批入驻的明星企业,不到一年的时间已成为园区的创新型企业代表。”2024世界大会期间,临港集团数创平台董事长、模速空间总经理、临港元企董事长陈海慈一直在推介位于徐汇的“网红打卡点”模速空间,也在分享中提到了很多社区空间的企业。
他提到的阡视科技,是定位于做原创AI全栈自主的新一代企业,在国产一体化智算装备和国产关键业务大模型两个领域同时推进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已构建了一整套行业领先国产化的高性能、高效率、低成本的大模型技术架构方案。
这家企业与国内多家头部AI芯片、基座大模型厂商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深度合作。陈海慈在演讲中提到,今年4月商汤科技发布的小浣熊大模型一体机的硬件部分由模速空间明星企业阡视科技提供。
据了解,小浣熊大模型一体机商汤是针对代码行业推出的企业级大模型一体机,此外还有针对金融、医疗、政务等行业的专用一体机。商汤企业级大模型一体机采用“2-42”架构,高密一体机平台支持企业级千亿模型加速和知识检索硬件加速,平台同级性能最强,且可本地化部署、即买即用。
在陈海慈分享模速空间的过程中,他还提到了无问芯穹,“刚入驻时,公司只有7个人,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达到70多人。”
此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无问芯穹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夏立雪也出现在不少论坛中进行分享。在夏立雪看来,在整个AI智能发展当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算力和算法之间的结论,算力是AI发展的前哨和基石,万卡集群也是大模型的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无问芯穹现在就想要构建现在一个AI Native的基础设施,它能够适配中国独特的多模型、多芯片的生态格局,找到一个很好的合力方式,打破现在异构的生态竖井,让异构的芯片和异构的集群真正转化为大算力,帮助我们的大模型进一步发展。”夏立雪说。
模速空间总经理陈海慈表示,自2023年9月开放了2万多平米的空间之后,模速空间至今已集聚了近80家专注于大模型生态的企业。上海网信办备案的34款大模型中,模速空间所在的上海徐汇囊括其中22款,占比65%
“为什么发展这么快,这跟抓住了当今产业发展的新兴市场要素有关。”陈海慈说,在模速空间构建前期,就着力打造五大功能平台:算力调度平台、开放数据平台、评测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综合服务平台。
比如在算力方面算力被视为大模型的“水电煤”,如果没有以算力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大模型根本就跑不起来。但是,算力是稀缺资源,也是AI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
“模速空间成立后,上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企业协调和调度算力。”陈海慈说,模速空间以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在算力议价上常常很被动,不仅算力价格贵,而且使用时间和周期也无法保障。模速空间揭牌后,商汤科技与徐汇区达成合作,先期提供1000P的专属算力供模速空间的AI企业使用,满足了许多初创企业需求。
据了解,商汤只是模速空间的供应商之一。目前,模速空间的算力调度平台已对接商汤、华为、腾讯、阿里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等9家供应商,共计超过50000张GPU卡。用陈海慈的话说,确保企业算力“可用、够用、好用”。
目前,模速空间正在形成产业链全环节的集群生态,上游有算力、基模、链条上有球速体育大语言、教育、工业、平台社区、生命健康、文娱、通用、自动驾驶等等。
“模速空间,作为新一代AI‘热土’,诚邀您的加入。”陈海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商汤科技的论坛上这样广而告之。
对上海而言,模速空间更像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一个缩影。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持续壮大,浦东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进建设,张江人工智能岛、徐汇西岸智塔等多点布局加速成型。如今,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过38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上海的整个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今年5月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成立,依托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重要平台,前瞻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深入推进;人形原型机发布、进入量产阶段;应用生态更加优化,一批顶级专家和青年英才来沪发展,全市人工智能领域人才规模达25万人,约占全国三分之一;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助力AI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从模速空间这样一个社区开始,我们似乎期待明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到来时,模速空间将会发生怎样的进化,因为从它的变化中,我们能看到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一个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