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速体育-打造全网最专业的球速直播平台

艺术的坚守与传承郭纯斌:寄情感于木让枯木逢春-球速体育welcome

公司新闻

艺术的坚守与传承郭纯斌:寄情感于木让枯木逢春

2025-02-25 21:16:4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蝉在竹枝上鸣叫,竹下的嫩笋正努力破土而出;蜻蜓驻足栖息于莲蓬,荷叶上的“捉虫能手”青蛙,早已蓄势待发;百鸟之王和百花之王相互依偎,寓意着繁荣与吉祥……一件件根雕作品摆满客厅、卧室,将不足百平的小家映衬得栩栩如生。

  当自然与艺术奇妙邂逅,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合江县特殊教育学校高级教师郭纯斌,以刀为笔,化枯木为神奇,用作品讲述着与根雕的不解之缘。

  1992年,毕业于泸州师范学校的郭纯斌凭借着对美术的兴趣和喜爱,开启了雕刻生涯。起初,他专注于雕刻石狮子、石罗汉、石观音等石雕作品。1997年,他利用课余时间钻研根雕技艺,这一坚持,便是28年。

  从石雕到根雕,不仅是材料的改变,更是表现力和表现形式的提升。郭纯斌通过观摩展出、网络搜索、书籍学习等不断提升着自己的技艺,在艺术创作与反复打磨中,赋予木料新的生命。而根雕创作并非易事,木料的“木性”有时会使其开裂或出现空洞,导致雕刻无法继续,郭纯斌便会将作品暂时搁置,重新思考,从源头修改,追求完美。

  2024年,郭纯斌选用珍贵的金丝楠乌木雕刻一幅以“合江荔枝”为主题的根雕作品,在创作即将完成时却因木料断裂而功亏一篑。“合江球速体育荔枝具备本土特色,承载着‘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历史韵味,我想要通过根雕作品将家乡风情展示出来。”郭纯斌说,每一块木料都有独特的形态和纹理,一旦找到合适的木料,自己也将重新创作这幅作品。

  极具灵魂的作品,反映着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人文、自然、文化都是郭纯斌灵感的源泉。为了更好地把握作品结构,郭纯斌常常外出采风,在自然中寻找灵感,观察青蛙、蝉、蜻蜓、莲蓬等生物的特性,力求每一个细节都活灵活现。

  “他有一间工作室,离家仅15分钟步行路程,只要灵感涌现,他便不分昼夜一头扎进工作室,我要洗衣、送饭,充当他的‘后勤部部长’。”郭纯斌的妻子王淑琴打趣。

  “作品的创作是双向的,或是拿到木料后观其形,将木料的自然形态和艺术构思相结合,又或是有构思后,根据构思去寻找木料。”郭纯斌的作品既有具象的表现,也有抽象的意境。茶几上摆放的作品《顶呱呱》是写实艺术的具象表现,两只蹲在残荷顶上、下颚鼓起叫唤的青蛙,生动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灵动瞬间;展架上陈列的现场雕刻作品《起风了》则利用空心木的特性,将风的动态寄托于蜘蛛网、荷花、荷叶等生物上。这些作品无一不展现着郭纯斌对木料的巧妙运用与独特的艺术表达。

  客厅显眼位置所展示的《花开富贵》,则是郭纯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牡丹花开、凤凰飞舞,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他的心血。2007年,郭纯斌耗费上万元购回一具重达千余斤的木料,经过长时间的阴干处理,于2012年开始创作。历经5年的精雕细琢,2017年首次成品出炉,随后又经过反复打磨,最终在2019年完成创作。

  “艺术是极致的,创作时必须有灵感,否则作品就会缺乏生命力。”郭纯斌说道。

  尽管根雕艺术在时代背景下逐渐式微,但郭纯斌依然坚守着这门技艺。郭纯斌说,雕刻一幅根雕作品,要经历构图、绘画、打胚、精修、打磨、上蜡、上漆等多个步骤,工序是繁琐的、工艺是精细的,要精益求精,才能让作品达到完美。

  “传统手工艺要创新,更要传播、传承。”郭纯斌深知技艺延续的重要性,他积极参加展览、比赛,不仅是为了展示自己的作品,更是希望通过这些机会将传统根雕技艺传递出去,他的作品《鸣》与《凝》曾入选四川首届乡村艺术大展。同时,郭纯斌在合江县特殊教育学校任教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教授学生木雕、石刻和陶艺,为学生打开艺术大门,不少学生毕业后就职于赤水木雕厂,延续着这项传统技艺。

  这些年来,其余市县也曾向郭纯斌抛出橄榄枝,邀请他前去发展。然而,由于仍在任教,郭纯斌婉拒了这些机会。他明白,在当下,坚守教学岗位,培养更多艺术人才,是对技艺传承的责任。

  “退休后,我将在各地游学,不断学习,更加潜心地进行艺术创作。”郭纯斌憧憬着。(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