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速体育-打造全网最专业的球速直播平台

球速体育:广西大学:以雕塑群像铸魂育人-球速体育welcome

石雕百科

球速体育:广西大学:以雕塑群像铸魂育人

2025-08-01 07:09:4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2025年7月15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西山水调研团走进广西大学,对校园内雕塑群像对大学生学业倦怠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调研。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进程中,如何破解大学生学业倦怠难题、筑牢立德树人精神根基,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课题。近期,广西大学通过打造校园雕塑文化集群,将艺术审美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静态雕塑成为滋养学子心灵、激发学习热情的 “精神灯塔”,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了生动范例。

  广西大学图书馆南侧草坪上,《求索》青铜雕塑群静静矗立。三尊学者雕像或执卷沉思,或仰望星空,基座上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的篆体铭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化学化工学院 2024 级本科生小磨坦言:“备考期间压力大时,总会来这里坐一坐。雕塑传递出的钻研精神,让我想起当初选择专业的初心,焦虑感不知不觉就减轻了。”

  据该校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数据显示,23.6% 的学生曾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业倦怠。中心主任李敏表示:“传统思政教育和心理干预有时难以抵达学生内心。而这些承载精神内涵的雕塑,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价值理念,让学生在休憩、漫步等日常场景中获得精神滋养。” 这种 “润物无声” 的教育方式,正是艺术介入思政工作的独特优势。

  漫步广西大学校园,雕塑群的育人功能按主题精准划分:农学院雕塑园以 “科学家精神” 为核心,展现科研工作者的探索历程;土木工程学院艺术墙聚焦 “工匠品格”,刻画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图书馆周边的 “人文思想者” 系列,则传递着传承文明的责任担当。三大主题集群形成覆盖全校的 “精神缓冲带”,与课程思政体系形成呼应。

  艺术学院美育中心教学实践部部长燕敏教授团队的跟踪研究证实了这种布局的育人实效:定期接触校园雕塑的学生群体,心理韧性平均得分提高 23.7%,学习效能感提升 19.2%。“当‘严谨求实’‘守正创新’等抽象思政理念转化为具象的雕塑语言,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 燕敏解释道,这种可视化的思政教育,有效打通了 “知” 与 “行” 的转化通道。

  广西大学的创新实践不止球速体育于雕塑本身。艺术学院自今年 6 月起开展 “绘画疗愈” 主题工作坊,引导学生以校园雕塑为创作对象,在艺术表达中释放学业压力;学生自主策划拍摄的短视频《广西大学第一视角环绕骑行 - 2025》,将雕塑群与校园生活融为一体,在网络平台获得超 10 万次播放。这些活动让静态雕塑成为动态思政的 “触发点”。

  “通过拍摄雕塑,我重新理解了‘校训石’上‘勤恳朴诚’四个字的分量。” 参与短视频创作的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小林说。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孙瑞认为,这种由学生主导的互动形式,让思政教育从 “被动接受” 变为 “主动参与”:“当学生用镜头记录雕塑、用画笔诠释精神时,价值引领已自然融入成长过程。”

  “雕塑不是简单的装饰,而是‘可触摸的思政课程’。” 广西大学副校长罗廷荣在 “校园文化育人” 研讨会上强调。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成立由艺术设计、心理学、教育学专家组成的跨学科工作组,每件雕塑的立项、设计、落成均经过育人效果评估,确保艺术表达与思政目标同频共振。

  目前,该校正筹建 “校园艺术疗愈中心”,计划开发 “雕塑与精神成长” 系列选修课程,建立学生艺术疗愈档案,将雕塑育人纳入 “三全育人” 体系。校长赵跃宇表示:“我们要让校园的每一处景观都成为思政课堂,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品德修为。”

  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周永红教授评价道:“广西大学的实践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启示 —— 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精神力量,才能让思政工作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夕阳下,校园雕塑的剪影与来往学子的身影交相辉映,这座由艺术与思政共同构筑的 “精神灯塔”,正指引着青年学子在成长路上坚定前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