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百科
球速体育:中國之城敦煌:鑲嵌在沙漠裏的綠寶石
乘飛機從甘肅省會蘭州往西飛行約兩個小時後,茫茫戈壁上一個綠色小點出現在視線裏。隨著飛機高度下降,俯瞰下去,一片多邊形的綠洲逐漸顯現,如一塊美麗寶石。
這是2023年4月25日拍攝的莫高窟窟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出了機場,在合適的季節可以看到,馬路兩側是綠油油的沖天白楊,身後護衛著的藤蔓結著飽滿的葡萄。直至一條寬闊大河出現在眼前,敦煌主城區的真實模樣正式浮現。
這是2023年6月14日拍攝的敦煌黨河風情線(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端,曾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作為一座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城市的規模實際不大,是一個人口不足20萬的西北縣級小城。小到從地標反彈琵琶雕塑向外輻射的東南西北四條街巷,便構建起城市的基本框架。打車只花起步價,就能在城中隨意穿行。
這是2025年2月12日拍攝的敦煌城市地標——反彈琵琶雕塑。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漫步街頭,一路上探出街面的各種廊檐飛角,有著漢唐球速体育官方入口氣派,它們是車站、酒店和商業街建築。路邊散花飛天挑起路燈,蓮花藻井化身地磚,就連拐角處的石墩上都描繪著古波斯風格的紋飾。
街道上,獨具特色的文化元素無處不在。民宿老闆用改良的“三兔共耳”紋樣裝飾門楣,茶館的八棱柱竟是莫高窟中心塔柱的微縮版。最多的還是書店和文創店,一家挨著一家,紅柳根雕、敦煌樂器、創意工美、飛天泥版畫琳瑯滿目。
2024年7月22日,遊客在敦煌體驗“尋境敦煌——數字敦煌沉浸展”。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2024年9月22日,在敦煌研究院“典範”“高地”建設成果展上,遊客借助VR設備沉浸式遊覽莫高窟第285窟虛擬場景。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僅僅離市中心往南幾公里遠的地方,敦煌綠洲緊挨著“泉映月而無塵”的月牙泉。走近看,月牙泉像是沙漠的眼睛,一汪碧水盪漾。駱駝在泉水的倒影裏低頭啜飲,整個城市在眼前恍然間“活”了起來。
這是2014年11月23日拍攝的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雪景(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從月牙泉繼續往南走,身後長長的影子被泉邊的細柳條切成斑駁紋理。轉過身,突然遇見整片粉紅羅布麻花海在暮色中集體靜立。一隻不知名的小動物掠過葦叢,眼前的一切就像敦煌壁畫上的狩獵圖走進現實。
2023年4月25日,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保護團隊圖像處理人員年海麗在拼接壁畫圖像。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一座在沙漠中能欣欣向榮的小城,讓人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饋贈。從小城南望,巍巍祁連山上常年戴著雪做的“帽子”,源源不斷的冰川融水哺育著這塊綠洲。
2025年2月4日,遊客在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騎駱駝遊覽。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敦煌的規劃者用包括生態保護紅線、歷史文化保護線在內的“三區三線”,勾勒出城市發展的邊界。從藝術殿堂莫高窟到候鳥樂園西湖濕地,各類限制開發、減少擾動的要求措施,讓敦煌保持了寧靜,也留住了歷史的樣子。
2024年9月4日,遊客在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觀看球幕電影《夢幻佛宮》。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份節制,令城市的面目自然清新。在敦煌,很難看球速体育官方入口到超高建築擾動天際線,土金色、暗紅色的外墻顏色與自然甚是和諧。簡潔和古樸的審美,也融入了城市的角角落落。
2024年9月4日,遊客在雨後的玉門關遺址區大方盤城遊覽。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是2024年7月16日在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遺址區拍攝的小方盤城。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2024年7月16日,在甘肅省敦煌市玉門關遺址區,兩名文保員在巡視漢長城。新華社記者 馬寧 攝
2024年9月20日,演員在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舉行期間表演大型情景音畫劇《千手千眼》。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如果在敦煌多待幾天,人們可以見到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服飾的各國人士,他們或因旅遊或因學術會議相聚於此。華燈初上,走進東街的沙州夜市,來自世界各國的友人將裝滿鎖陽咖啡與杏皮水的杯子舉過鼻尖碰在一起,讓人對“國際化”有切身體會。
2024年6月7日,前來甘肅調研考察的駐華外交官在敦煌莫高窟九層樓前留影。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2024年9月21日,與會嘉賓在第七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上參觀。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自1979年敦煌成為對外開放的旅遊城市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來到這座沙漠小城。創意品小店裏也常常有外國遊客到訪,老闆甚至總結出了一套“國際審美經驗”:日本人愛沙漠,韓國人喜飛天,歐洲人偏好浮雕……
2024年5月10日,遊客在敦煌夜市選購特色旅遊工藝品。新華社發(張曉亮攝)
暮色覆蓋城市,爬上鳴沙山,落日劃過沙丘的棱線,遠離喧囂,閃爍的星光中,整座城卻愈發立體形象起來。敦煌的大與小在此刻奇妙地融為一體,古與今、新與舊、快與慢、傳統與現代碰撞交融。
2023年4月26日,在敦煌市西關小學,音樂教師羅莉在課後服務時間指導合唱團的學生練習合唱敦煌特色歌曲。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個面積兩萬多平方公里的沙漠之城,源於大自然神奇的造就,更是人類攜手歷史創造的珍寶。